記者從會上了解到,抗震救災精神與地震文物協同研究中心短期以建成市級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震文物保護與建筑抗震實驗室為發展目標,中期以建成省級地震文物保護與建筑抗震實驗室,入選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點基地、國家級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培育對象為發展目標,遠期以認證為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抗震救災精神)標識地,建成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殿堂、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中華民族的精神高地為發展目標。
在運行機制上,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整合國內專家、高校、企業資源,創新探索“1+N模式”,推動抗震救災精神研究闡釋、弘揚傳承和地震文物的保護利用工作?!?”就是以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為牽頭單位,“N”就是抗震救災精神類、地震文物保護類、建筑設計類、遺產保護類等學科類別的專家,包括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四川省社會科學院、西南交通大學、西南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南科技大學、成都大學、防災科技學院、綿陽師范學院,北京清華同衡規劃院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中心、中國建筑西北設計院,四川建設設計研究院、成都來也旅游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等科研單位、高校和企業等合作主體。采取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舉辦高水平學術會議、共同申報開展科研課題、委托發布課題和人才隊伍培養等方式組織開展工作。
在工作業務上,抗震救災精神與地震文物協同研究中心聚焦抗震救災精神研究闡釋,地震遺址保護技術,館藏可移動文物保護、修復技術,地震文物鑒定標準,“5·12”汶川特大地震資料庫建設,地震主題展覽展示和高端人才智庫建設,圍繞抗震救災精神弘揚傳承這個工作核心,凝聚和組織各相關單位共同開展研究,共建共享,實現研究成果、社會效果的突破。
(綿報融媒記者 李春梅)